热点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 正文

【创源大讲堂​】心理赋能——神奇的艺术减压之旅圆满结束

来源:565net必赢   作者:邓思妍 审核:樊菊 审核:黄宇轩     编辑: 肖相朝   日期:2024/03/31   点击数:  

为了帮助员工调节心理压力,普及艺术在心理赋能中的神奇作用,3月28日晚上19:30在X1215教室,565net必赢开展了题为“心理赋能——神奇的艺术减压之旅”的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常驻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大学心理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尔东老师。本次讲座由犀浦咨询部主任杨兴鹏主持,各个学院的师生参与。

王老师首先向师生展示了一幅画,并询问了在场同学和老师看到它的感受。对于同一幅画,有人看到了压抑、拥挤与暴风雨;有人看到了自由、空旷和“一览众山小”的怡然。王老师由此指出艺术是人类心灵的投射,我们不仅可以借助艺术的这种特性来推断出人的心理状况(例如后面提到的著名的罗夏墨迹测验与房树人测验),也可以通过艺术天然的疗愈作用来达到心灵减压的效果。

紧接着,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黄帝内经》中的一段话:“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王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存在于我们记忆中有时候是记忆深处(前意识与潜意识)的事物对我们的影响,而心理治疗常常就是去发现“我明明知道自己不该紧张,为什么会紧张”等类似情况的原因,从而引导“我”从记忆深处走出来。

接下来王老师从象形文字的角度向同学们讲解了“执”与“为”的区别,启发我们要增强行为的主动性,不要让执行给双手套上“枷锁”。

随后,王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了解与参与的一系列艺术赋能活动与成果,包括作为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常驻专家的经历、在中小学中应用心理剧理论、开展别具一格的画展活动和参与者在绘画活动中画作风格与心境的变化等等。王老师提出要“先泄后补、祛邪扶正”。绘画、体育锻炼、讲述等都是宣泄情绪的方式。王老师介绍了情志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借助椅子进行角色扮演,先宣泄情绪,再互换角色,进行内心最真实的“交流”,达到疏通情绪、内心和解的效果。

最后,王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亲切互动与答疑解惑。所有人都沉浸在王老师幽默生动的讲解之中,相信在讲完这场讲座后大家对于提升心理健康又有了新的方法,收获满满。